接下来再说一说中东棋盘当中的伊朗。说伊朗实际上不必说的太久远路易泽,从美国掌控以色列从而控制中东那个时候说起就可以了。
伊朗最初存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?伊朗最初存在是以色列的“备胎”。那个时候伊朗还是处在巴列维王朝的时代,有印象的人可以记得,那个时候伊朗和美国的关系是出奇的好。别的不说,美国海军的F-14舰载战斗机唯一出口对象就是伊朗,连以色列都没有拿到,但是伊朗有。
今天台湾当局拿着当宝贝的“基德”级驱逐舰,最初那是卖给伊朗的,而且那还是70年代的事。只不过因为后来伊朗发生了伊斯兰革命,这4条船被扣住了。被扣住了当然就要找下家了,台湾地区成了处理这种处理品的下家,拿到了这4个宝贝。由此可见,那个时候伊朗在美国的棋盘当中,在中东的棋盘当中,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,什么样的位置。
为什么选伊朗作为“备胎”呢?实际上也好理解,虽然这也是一个伊斯兰国家,但是它的主体民族是波斯人,和其他的那些阿拉伯国家完全不同。比以色列差了一点,以色列不管是宗教还是人种都不同,但伊朗虽然宗教相同,但人种不同,所以做个“备胎”也是不错的。
那么这个“备胎”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?就是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,把巴列维王朝推翻了。你想通过革命推翻了前一个政府,前一个政府是高度亲美的路易泽,后面政府还可能高度亲美成为美国的棋子吗?于是伊朗就变了,就不再是美国在中东的“备胎”了,成了中东地区新崛起的一个势力,而且这个势力是一个不受控的力量。就像当时发动伊斯兰革命的领导者霍梅尼所说的:“我们不靠西方也不靠东方,我们只是伊斯兰。”
其实讲到伊朗的革命和霍梅尼,我们就可以看到大国控局的另外一手。其实美国当初对伊朗这个“备胎”有没有戒心呢?至少他是有准备的。因为毕竟伊朗和以色列不一样,它的人口和面积足够大,一旦巴列维王朝翻脸了,那这个可受不了。所以美国准备了另一手。当时伊朗反对巴列维王朝的宗教领袖霍梅尼流亡在国外,美国并没有帮助巴列维对霍梅尼赶尽杀绝,最终霍梅尼是从法国巴黎回到了伊朗,推翻了巴列维王朝。结果伊朗成了不受控的力量。
其实这种事情是列强们经常玩的一种小把戏。比如说现在的土耳其,有一股反对力量叫“居伦运动”,居伦是一个宗教领袖,在活着的时候一直流亡在美国,土耳其当局一直想让美国遣返居伦,但是美国一直没有答应。当然小把戏也经常有玩砸的时候。后来埃尔多安上台不久,“居伦运动”的一帮人搞政变,试图暗杀埃尔多安,结果被俄罗斯把情报通报给了埃尔多安,由此美国跟土耳其的关系急剧恶化。
应该说能够发起这样一场革命的领导者基本上是有大能力者,他和中东地区其他的国家,特别是那些王爷国们不一样,因为他这场革命是自下而上的,是发动了底层的民众的,所以他先天具有反对强权、反对霸权的性质,而且他先天具备足够大的想法,希望自己能够在整个的棋局当中不再是别人的棋子,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棋手。伊朗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发展的。
当然这个发展和中东的大棋局相悖。我们看到在中东的历史上,凡是想从棋子变成棋手的当地的国家,一个一个的都出事了,典型的像萨达姆。萨达姆领导下的伊拉克,一度还曾经作为和伊朗对抗的棋子,在西方的支持下,跟伊朗打了一场漫长的两伊战争,没想到没有灭掉伊朗,最终萨达姆反而被美国灭掉了。
在中东这些年的风云变幻当中,伊朗应该看的是很清楚的,他对于中东的大棋局也有自己的理解。虽然有自己的野心,但是要实现自己的目标,恐怕也要小心谨慎,在一个平衡当中一步一步的前行。这就是我们看到为什么伊朗在初期的时候很猛很鲁,但是后来变得越来越怂了的原因了。有内部发生变化的因素,实际上也有对中东大格局认识的不断地深化。毕竟在发展与生存当中,生存还是第一位的。
对于传统的西方列强们来说,在中东地区保持一个战乱的动平衡是符合他们的战略需求的。而伊朗只要是在这个范畴和框架之内,它都会被允许存在。而一旦超出了这个范畴,或者说有超出这个范畴的迹象,立马它就会遭到强力的打压。
现在实际上不光是伊朗,中东的许多国家对于中东的棋局认识的都已经比较清楚了。所以大家都在小心谨慎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当中求得生存。但是这种动态平衡能够长期维持下去吗?恐怕接下来很难了。因为最根本的一个东西变了,这个变化是美国从当年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变成了能源出口国了。这个微妙变化使得美国对中东这个地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。在这样的一个变化当中,中东的动乱、战乱有可能将会变得更加剧烈了。
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