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朗革命卫队近日发动“真实承诺-3”第17阶段行动亿利金融,25枚弹道导弹精准打击以色列核心军事目标,突防率飙升至20%。以军防空系统疲态尽显,库存告急,或仅能支撑10天。这场消耗战中,伊朗为何越打越强?美国会否下场干预?
伊朗战术升级:从“饱和打击”到“精准消耗”
6月20日,伊朗对以色列海法、贝尔谢巴等地发动新一轮导弹袭击,目标直指指挥中心、空军基地等关键设施。与此前6天内发射427枚导弹的“饱和打击”不同,近期伊朗转向“高频次、低密度”战术,虽单次发射量减少亿利金融,但突防率从10%跃升至20%,以色列防空压力陡增。
专家分析:伊朗通过调整打击节奏,迫使以军防空系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。以军每拦截1枚导弹需消耗2枚拦截弹,且无法预判袭击时间,导致拦截效率下降。
导弹技术压制:“泥石”+集束弹头成以军噩梦亿利金融
伊朗此次动用了两款“杀手锏”:
集束弹头导弹:可在7公里高空分解为20枚子炸弹,覆盖范围大幅提升,以军被迫放弃全面防御,转而重点保护核心设施。
“泥石”弹道导弹:射程1800公里,可携带集束弹头,即便美军“标准-3/6”拦截弹协同作战也难以有效应对。
以色列军方坦言:“已无法保证全境安全,必须选择性拦截。”
美国成最大变数?全球紧盯拜登下一步
若美军两周内介入,战局或将逆转,但可能引发俄罗斯等势力的反制。目前,伊朗凭借战术升级暂占上风,以色列则面临“越拦截越被动”的困局。
这场中东对决已从“闪电战”演变为“耐力赛”。伊朗的导弹库存与以色列的防空底线亿利金融,谁先见底?美国的抉择,或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